电脑版
您的位置: 长乐新闻网 >> 长乐旅游 >> 正文

长乐营前文殊寺

http://www.clnews.com.cn  2012-12-24 11:01:35   来源:百度  【字号

  摘要

  位于长乐市营前镇下洋村大象山脚下的文殊寺,始建于大唐中元年(859)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是鼓山涌泉寺高僧洪集所创建、闽王王审知亲自为其立额的一座的千年古寺。寺内有海会塔、伏虎禅师坛等古迹,并且留有陈宝琛书写的大雄宝殿四个镏金大字,整座寺院蔚为壮观。

  历史

  在元末明初,文殊寺惨遭兵燹夷为平地,这里有明朝诗人谢肇浙写的《文殊寺》为证,诗曰:千年古塔委金沙,憔悴前朝古柏斜。石出尚留青藓篆,基门空琐曰杨花。佛销宝相埋秋草,僧散斋堂馁暮鸦。白马玉鱼覆落尽,行人犹说梵王家。到了清朝才由福清布政使司李学兰重建。民国时又重修了一次,还留有碑记为证。文殊寺几经沧桑,依然那样远离尘嚣,四周环境优美,寺前有一水塘清可见底,约有半顷见宽。这塘水就是僧人们日常的饮用水,后来经检测含有丰富的矿物质,目前已成为了福州正一矿泉水取之不竭的活水源。

  解放前,闽浙赣省委城市工作部曾在这里开展地下革命活动。1998年,文殊寺列为县级保护文

  详细介绍

  《长乐六里志》记载:“……物。

  文殊山 支分大象,高百余丈,有寺曰文殊,为有名古刹。明谢方伯肇淛之墓在焉。”

  文殊寺,位于东屿村地界,当地人谐音称“黄土寺”,文殊寺又称文殊禅院,坐北朝南。《三山志》载,唐大中元年(847年),僧洪集在此始创寺院,闽王王审知立文殊寺匾额。宋皇祐年间,雪庵禅师率其徒守英、慧光等到此地,见群山环绕,地灵境幽,在云林深处藏修,扩展僧众。元朝因兵燹寺废,仅存遗址。清福建布政司李学兰重建,民国17年(1928年)重修。近年,又重修和扩建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伽蓝殿等。寺周围文物古迹颇多,寺旁有清康熙年间的海会塔,还有伏虎师坛。寺内有宋政和四年石槽及刻字;清康熙五十四年(1715)铸造的重达千斤的太平钟;大雄宝殿东有康熙五十三年“文殊寺”碑;清太子太傅陈宝琛题写的“大雄宝殿”牌匾。

 

  谢肇淛墓

  据资料记载,文殊寺旁有长乐县江田人、明末著名学者谢肇淛墓。谢肇淛为明万历二十年(1592年)进士,历任湖州、东昌推官、南京刑部主事、兵部郎中、工部屯田司员外郎,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,受到神宗嘉奖。奉命治理河流,一年大功告成,并写成《北河纪略》,记载河流本末和历代治河利弊。谢肇淛一生写下大量著作,时常与名士徐熥、曹学佺等切磋诗文,学识益进。

  谢肇淛(1567年~1624年)于明天启四年病逝,葬于大象山山麓。据资料介绍,谢肇淛墓占地195平方米,明崇祯十年(1637年)修建,背倚大象山,坐东朝西,面向乌龙江,两侧小丘,前有溪水萦绕,周围果树成林,呈“风”字形,石结构,三合土封顶,条石铺埕。墓前建仿木构式石亭,亭前置石雕供桌,亭内立高1.96米、宽0.9米的墓碑封住墓门,碑文楷书直下计二行,阴刻“大方伯谢公佳城崇祯丁丑岁季秋吉旦立”。

  1991年6月,谢肇淛墓列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相关新闻